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信息通知  >  教学研究  >  正文

关于深入推进2020年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作者:发布时间:2020-07-06点击数:来源: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公布2020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名单的通知》(教发【20206号)文件,2020年,学校共立项67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其中线下课程30门,线上课程11门,线上线下混合课程23门,社会实践3门(详见附件1)。为深入推进各类立项课程的建设,真正落实课程教学质量,现将各类课程建设要求和近期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各类课程建设要求和下学期工作安排

本次立项的各类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周期为2学期,所有课程需在2020年内开课,实施相应课程教学改革至少满2轮。在建设周期内,课程负责人必须承担完整的两学期课程教学任务。请立项课程的负责人对标《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详见附件2)开展课程建设工作,各类课程应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线下一流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通过重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沉默状态,焕发课堂生机活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作用。

1.建设要求

教学理念先进:坚持立德树人,推动课程思政,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升课程的高阶性,突出课程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挑战度。

课程目标明确。以目标为导向加强课程建设,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

教学设计合理。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批判性思维,避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课程内容结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学科前沿动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更新知识体系,教学资源丰富多样,体现思想性、科学性与时代性。合理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科学可测量。以激发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为着力点完善过程评价,加强课堂内外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广度,加强研究型,项目式学习,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非标准化、综合性等评价,提升课程学习的挑战性。多元化的考核评价过程可回溯、诊断改进积极有效。教学过程材料完整,可借鉴可监督。

2.工作安排

针对2020-2020年第一学期有教学安排的立项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学校要求课程负责人对照课程建设要求开始第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工作安排见表1。针对2020-2021年第二学期开课的线下一流课程,其课程教学团队及相关教学资源对照建设任务逐步开始建设,做好开课准备。

(二)线上一流课程。该类课程是指以MOOC为代表的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的完全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深度融合教育教学内容和规范,增强教学吸引力,拓展教学时空,满足学生者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需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的线上教学资源。

1.建设要求

按照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要求建设,立项课程必须在“南信大教育在线”或“中国大学MOOC”平台搭建包括知识讲授、师生互动、课程评价等全周期的学习过程,开展线上教学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建设一门完整的线上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相对完整的课程要素:主要包括开课公告、课程概述、授课目标、成绩评定、教学大纲、教学资料等。

精细的教学设计:首先按知识点重新划分教学内容,提炼课程内容精华,按知识点将授课内容切割成碎片化小单元,形成精细化的知识点体系结构,而非连编累牍的大段讲授。其次穿插排列课程视频、随堂测验、单元作业,增强教学吸引力,第三,适时组织线上讨论。在线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设计和抛出讨论题,引导学生开展线上讨论,加强师生间、学习者间的互动和交流。

完整的授课视频。根据重新设计的教学内容按照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技术标准拍摄完整的授课视频。每段视频长度以5-15分钟为宜。课程负责人至少应承担本课程25%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

完善的评价体系。一般包含课间提问、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及作业、课堂讨论、期中与期末考试等。课程负责人须根据课程特点,确立合理的成绩评定标准和分配比例。

2.工作安排

所有立项的线上一流本科课程,下学期初必须完成课程视频的拍摄,课程建设标准遵照“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规范”执行(见附件3),视频拍摄将由学校统一招标确定服务商,由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统一组织和协调。针对下学期有教学任务安排的课程,课程教学团队参照表2开展课程建设;下学期在校内没有教学任务的课程,课程负责人对照建设任务逐步开始建设,做好2020-2021第二学期校内开课准备,也可以参照国家在线开课程建设要求面向社会学习者开放,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积累线上教学经验和数据。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该类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对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课程。

1.建设要求

基于在线课程进行授课。鼓励教师使用自建的在线课程,也可引入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或其他高质量在线开放课程,使用或引入的在线课程必须获得合法授权或使用许可。应用形式包括MOOCSPOCSPOC除开放范围受限外,其他方面与MOOC标准一致:有完整教学视频、在线作业、在线测验、在线讨论、在线期末考试等。

组建完整的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以实体课堂教师为主,鼓励由在线开放课程教师、SPOC教师和实体课堂教师联合组成团队,共同开展教学。

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设计。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实效,有序地组织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有机地将在线学习与课堂面授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并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明确体现。

加强线上教学辅导。教师需深度参与学生线上学习过程中的辅导,并制定可执行可测量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科学实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各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答疑、讨论、作业、测验等;提供相对充足的辅助教学资源;运用适当的智慧教学辅助工具;形成相对完整的学生学习活动与过程数据。学生线上学习时间为课程总学时的20%-50%,占用课内学时的线上教学安排须提前在教务处说明并备案。

实施过程化考核。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学生线上成绩在混合式课程最终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2.工作安排

针对2020-2020年第一学期有教学安排的立项课程,学校要求课程负责人对照课程建设要求开始第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工作安排见表3。针对2020-2021年第二学期开课的课程,其课程教学团队及相关教学资源对照建设任务逐步开始建设,做好开课准备。

(四)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该类课程应为纳入培养方案的非实习、实训课程,配备理论指导教师,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1.建设要求:

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

课程安排70%以上实践学时,深入基层开展实践。

有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

对实践效果有真实有效的测评方法和测评数据。

2.工作安排

针对2020-2020年第一学期有教学安排的社会实践立项课程,学校要求课程负责人对照课程建设要求开始第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工作安排见表4。针对2020-2021年第二学期开课的课程,其课程教学团队及相关教学资源也可以对照建设任务逐步开始建设,做好开课准备。

二、项目组织实施

在建设过程中,学校一方面将不定期为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提供专项培训,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将加强过程检查与考核,通过组织专家听课、查阅教学过程性文档等形式,检查各项目的改革实施情况。课程负责人按照所属课程类型要求开课满两轮后,申请结项验收,结题验收材料参照申报书中附件材料清单提交。学校将推荐建设成效显著的课程参加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认定。获得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的,自动通过校级一流课程验收。

请各学院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整体规划,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本次立项一流本科课程引领和示范效应,促进我校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高。


附件1.2020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立项名单.xlsx

附件2.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doc

附件3.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技术规范.doc

                                                  教务处

                                                202078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