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要闻  >  正文

回眸2020 | 南信大本科教育大事记

作者:发布时间:2021-02-12点击数:来源: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南信大本科教学战线全体同仁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与广大师生一起,同心同德、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线上教学的策划、组织和服务工作。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全力打造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加快构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与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新体系,不断开拓本科教育教学新局面,助力学校“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一、切实尽责担当作为,高质量完成疫情期间教学任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在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教务处牵头制定了“多平台、多路径、多层次”线上教学方案,从组织领导、教学规范、教师培训、运行保障、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周密部署,确保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2020年度第一学期持续开展线上教学8周,期间线上课程开课2148门,占应开课程97%,实现了线上教学对专业班级的全覆盖。教师建课1698门,自建资源881401个,引用常态化录播资源23门,引用外校课程118门。



线上教学学院开课情况       学院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线上教学掠影

每周平均上线教师1204人、学生23653人,学生平均出勤率达到99.7%。每周师生讨论60194人次,学生完成任务点542868人次,参与各类学习活动213978人次,学生完成作业59103人次,各教学班作业布置率100%。

线上教学数据统计

  我校作为江苏省首批开学高校,也是全省第一批恢复社会大型考试的高校。学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勇于担当,主动为政府排忧解难。自5月24日,承接江苏省“专转本”考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和中级资格考试、江苏省二级建造师考试、国家公务员和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等社会考试8个,服务考生数共计2万余人。

校领导带队巡查、考生有序进入考场


二、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九个一”建设

  学校专题召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会议。通过政策引导、学科引领、知识重构、资源建设、师资培育、制度保障、氛围营造及教改研究八个维度,在学校、专业与课程三个层面开展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建设。2020年,已形成54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方案及示范性全课时教案,拍摄教学视频191个,完成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178个,出版教材1本,应用推广证明1份,立项课程思政教改课题20项。2020年6月15日,吴岩司长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对我校开展“九个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给予高度评价, 认为“九个一”方案有效解决了“课程思政”的抓手问题。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入选教育部首批拔尖计划2.0基地

学校对标国家战略需求、对标世界一流气象大学、对标拔尖人才成长规律、对标大气科学学科特性、对标“拔尖计划2.0”要求,制定了《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总体工作方案》及《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工作方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卓越导向,强化科教融合与协同联动,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系统整合优质育人资源,重构课程及科研创新训练体系,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推进四化(小班化、卓越化、国际化、个性化)、三制(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两融合(多科融合、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设利于拔尖学生成长的人才培养特区,探索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南信大模式”。2020年9月,我校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全国共有33所高校的104个基地获批,我校是其中唯一一所入围省属高校。

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批文

李北群校长作主题报告

2020年12月,李北群校长作为唯一入选的地方高校代表,受邀在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主题报告,围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分享了理论思考和南信大实践探索。吴岩司长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南信大展现了地方高校担当国家战略的使命,展现了拔尖人才培养一以贯之的追求,展现了一流学科领跑世界舞台的信心。


四、发布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历时一年深入调研,修订并发布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聚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优化:一是遵循“立德树人”原则,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二是强化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增至9学分与6个选修模块;三是对照标准,严格遵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等;四是调整学分,适当减少各专业的总学分,其中工学类专业170,理学类专业165,经管文法艺类专业160;五是增加劳动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中增加劳动教育课程,通识核心课程中增加了劳动与生活模块;六是重构课程体系,对通修课程中的计算机类、英语等课程做了较大调整;七是聚焦教学模式改革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全英文课程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八是开展大类培养模式改革,凸显“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大类招生、大类培养、通专融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宽视野、强能力、高素质的一流本科人才。

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

  以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纵深推进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计算机、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有效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学生数理基础、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身体素质等进一步提升。强化教学团队竞争机制,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双月报制度,体系化开展平时测验、月度考试、校际联考、上机考试等,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巩固。选聘195名研究生担任本科课程助教,在课前准备、作业批改、课后答疑、课外辅导等方面发挥作用,课堂教学服务得到有效延伸和补充。学生学业持续向好,综合能力明显提升。2020届毕业生升学率达到39.5%,2020年遴选推荐的13篇毕业设计(论文)获评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其中一等奖4篇,位列省属高校第一。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


五、对标国际一流,全力推进专业内涵建设

学校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大力发挥国家级与省级一流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大气科学等1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气象学等6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清单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清单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持续推进。2020年,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2个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安全工程及物联网工程4个专业通过专家现场考查;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与电子科学与技术等5个专业自评报告正在审核;信息工程、软件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3个专业认证申请通过并已受理。利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了学校所有符合申请条件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理的全覆盖。此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CILIP国际认证。


六、共建优质资源,着力构建一流课程体系

依托特色优势学科,面向气象行业实施“三百工程”,聘请百名专家建设百门课程;聚力实施“信大优课计划”和“全英文课程计划”;充分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全面推进校院两级“一流课程”建设专项,助力学校课程建设水平整体提升。2020年,学校10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与社会实践课程等4类入选总数在江苏省属高校并列第1。

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0年,学校有14部教材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建设,入选总数居全省第一。数值天气预报等9部教材获江苏省优秀教材培育,中尺度气象学等4部教材被推荐到教育部参评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奖,寿绍文老师被推荐参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2020年江苏省优秀教材奖培育名单


七、加速科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高端平台

  2020年,制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指导意见》,联合江北新区、中国气象局、华为、东软、海康威视、航天宏图等,探索构建新型校政企合作关系和多元化办学机制。人工智能产业学院获批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全省15个;获批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全国72所高校,省内10所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计划”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首批74项“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省内仅8所高校。

2020年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


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建设高校(江苏)


   2020年,教育部设立“四新”项目(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学校积极拓展申报路径,获批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位列江苏省所有高校第7、省属高校第1;获批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我校31个项目获立项。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48名,江苏省高校第2位。

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名单


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立项名单


八、多措并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制定双创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办法、I类竞赛提升十大计划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政策激励和条件保障。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启动“专创融合”专项,首批立项建设15门“专创融合”课程,1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组织编写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和创业案例集,1部双创教材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教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聘校内外双创导师78名,多途径开展双创指导教师培训。升级改造众创空间,新建1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厚植双创文化沃土,举办双创教育活动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等系列活动,参与师生达1万余人次。


出台双创政策激励与条件保障

  打造“一专业一品牌”,推进学科竞赛“三千工程”等,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藕舫学院全年开设24个学科竞赛实验班,7645名学生参加了竞赛班学习。2020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人次达3192人次,2021届本科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的比例达52.07%,同比上一届超出近15个百分点。2020年,我校获得《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竞赛项目国赛奖项数量比2019年增加95.23%,学科竞赛排行榜最新年度排名较上一年度提升64名。


九、注重信息技术融通,提升教学管理与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可视化录播平台信息技术优势,本年度实现了对一期可视化录播系统的部分硬件更新及软件升级,拓展了录播系统在资源建设、交互学习、教学质量监督等多方面的应用。2020年常态化录播系统共录制线下课程105400余节课,视频总时长约8.8万小时,总容量约118TB,为师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可视化录播教学平台

  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一核心,依托可视化录播系统开展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学风考风建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在线视频教学资源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等工作,形成了多元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本年度各学院、督导、辅导员等在教学服务中心开展集中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观摩等活动两千余人次。

依托可视化录播系统多元协同育人体系



十、党建业务双轮驱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

教务处党支部遵循“党建引领、业务同行、齐抓共管”工作思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全年党支部委员专题学习9次、支部全体党员学习5次,组织开展“四史”学习竞赛、观看革命教育片电影、参观先进典型人物等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5次,积极落实“两学一做”、“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与内驱动力。

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

  2020年,教务处深入基层开展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一流专业与课程建设、学科竞赛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职称评审教研积分设置等研工作,回复一键通咨询2920条,满意度4.98,做到“让师生提出的意见件件有落实,符合实际的好建议立即落实,即知即改、立行立改;暂时做不到的建议耐心解释,列入整改清单、逐步落实”,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党支部持续开展“党员示范岗”和“党员义务轮值”等党建品牌活动,该活动作为服务案例已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推送。2020年党支部“强化价值引领 聚焦立德树人”党日活动荣获校“最佳党日活动”优胜奖,郭照冰处长获“江苏高校振兴本科教育榜样教务处长”称号。

最佳党日活动荣誉证书、 “江苏高校振兴本科教育榜样教务处长”奖杯



展望2021年,适逢十四五开局的关键之年,南信大本科教育战线全体同仁将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明德格物、立己达人”校训精神,奋力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懈努力,以奋斗者的奋进姿态书写好“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奋进之笔”!



编辑:教务处办公室

校对:教务处各科室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