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获奖名单,我校共计有19个项目获奖,其中省级一等奖5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7篇,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3个,获奖数量与等级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其中一等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在省属高校中位居第一;在全省高校中仅次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与河海大学,位居全省高校第四名。
据悉,江苏省教育厅在各高校限额择优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省教育厅审定,共评选出一等奖76篇,二等奖178篇,三等奖406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98个。
近几年来,为积极响应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高校建设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过“早启动准备、早培育培优、早总结提高”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强和完善全过程管理,明确和强化学院和指导教师责任,严格把控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查重、答辩、评优遴选等重要环节质量关,加大毕业设计(论文)抽检比例和覆盖面,对标找差,逐级细化落实推进,使全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稳步提升。
2020年省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选获奖名单(南信大) |
|
学生姓名 |
学院 |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
指导教师 |
奖级 |
1 |
林依雪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学院 |
黄河中游生态恢复区遥感降水性能评估与融合方法研究 |
李艳忠 |
一等奖 |
2 |
赵正杰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基于GWO-BP神经网络的SF6气体检测系统研究 |
常建华 |
一等奖 |
3 |
瞿荧飞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基于光学在线探测技术的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
刘玉柱 |
一等奖 |
4 |
郭子研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大气中O3浓度测定及其对SO2氧化的硫同位素分馏研究 |
左晓俊 |
一等奖 |
5 |
余凌飞 |
管理工程学院 |
基于博弈理论的闭环供应链再制造产品担保主体组合策略研究 |
朱晓东 |
一等奖 |
6 |
张雪秦 |
文学院 |
疑问句语法项目的选择、分级与排序研究 |
孙慧莉 |
二等奖 |
7 |
毛军翔 |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
先验知识建模利用的人脸年龄估计研究 |
田青 |
二等奖 |
8 |
杨越 |
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 |
基于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的长三角地区气溶胶特性研究 |
陈健 |
二等奖 |
9 |
刘若雪 |
法政学院 |
“五位一体”全面振兴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模式研究 |
曾维和 |
二等奖 |
10 |
王海波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电子数密度模型对等离子体电磁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 |
陈云云 |
三等奖 |
11 |
刘凯 |
管理与工程学院 |
能源期货与股指期货间的传导关系研究 |
鲁训法 |
三等奖 |
12 |
束艾青 |
长望学院 |
2019 0710四川暴雨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
魏鸣 |
三等奖 |
13 |
郭思成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视频光纤传输系统的FPGA实现及综合测试 |
朱艳萍 |
三等奖 |
14 |
王特起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基于机器学习的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
谢亚琴 |
三等奖 |
15 |
李士泽 |
化学与材料学院 |
稀土掺杂La2MoO6的上转换发光及温度特性研究 |
缪菊红 |
三等奖 |
16 |
朱兆强 |
化学与材料学院 |
有机芳香酸导向构筑六元瓜环基超分子自组装体得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
陈凯 |
三等奖 |
17 |
周茹 |
大气物理学院(气溶胶环境气候效应研究) |
一次东南亚生物质燃烧长距离输送影响我国西南气溶胶特性和辐射效应研究 |
陆春松 |
优秀毕业设计团队 |
姚媛 |
我国西南站点不同气溶胶类型污染的气溶胶特征分析 |
朱君 |
孙昊飞 |
基于无线电探空和ERA5再分析资料的中国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时空分布和气候特征 |
毛毛 |
华文萱 |
2019-2020年我国主要城市PM2.5和O3浓度分布特征及协同控制研究 |
康娜 |
18 |
崔悦 |
管理工程学院(电动汽车运营管理及回收利用研究) |
电动公交网络能量需求测算与成本效益分析 ——以南京江北盘城为例 |
王玉生 |
优秀毕业设计团队 |
倪浩臣 |
纯电动公交车充电调度优化研究——以阿克苏市为例 |
王玉生 |
张世皇 |
基于CHOQUET模糊积分的动力电池回收系统的脆弱性评估研究 |
彭本红 |
易莉雅 |
基于间接网络效应的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策略分析 |
段一群 |
周绪 |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回收模式下奖惩制度的影响分析 |
段一群 |
19 |
宋秀竹 |
商学院(基于心理资本和职业能力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 |
心理资本、组织公平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 |
吴崇 |
优秀毕业设计团队 |
何子玥 |
职业适应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研究-基于心理资本视角 |
陈斐 |
陈美花 |
自我反思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中介作用和社会比较倾向的调节作用 |
徐广路 |
廖思成 |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人才流动研究 |
屈家安 |
韩宁 |
基于数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能力的构建 |
刘娜 |
解炳峰 |
90新生代员工职业适应力模型构建 |
刘娜 |